國北師96兒英所在職碩士班

2007年10月25日

陳立恒談創意用文化探創意的路

陳立恒

看完「色‧戒」,隨著人潮魚貫而出,發現周遭人臉上無不掛著沉吟的神色,還淡淡的染著一點張愛玲式的悵悵然。 我不是個標準的「張迷」,但一直覺得張愛玲是華人文學的一個奇葩,她代表著近代中國的另一種面向,無關兒女情長、無關家國大愛,只是變遷與衝擊最劇烈的租界歲月裡,一場場不盡完美但值得諒解的人生風景;她那細膩而尖刻的筆觸,使得人們對這個時代的記憶和她的名字劃上等號。她從不求感動任何人,或是討哪種讀者的歡心,只是冷眼勾勒出一個又一個讓人心有戚戚焉的的篇章,彷彿每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都曾在張愛玲的某段描寫裡活過。

我的心情其實是有一點期待的,因為李安導演曾經以「臥虎藏龍」一片,成功的讓中國的武俠文化躍上全球主流的舞台。我希望這一次,他也能如願將這樣深沉洗鍊的文字與感情,轉換成世界共通的影像語言,使非華語的觀眾也有機會領略張愛玲筆下的人性,要比起寫「理性與感性」的珍‧奧斯汀更加層次豐富。近年來,除了李安之外,我看到許多的藝術人,無論是台灣、大陸、香港還是新加坡,即使在相當困窘的條件下,都很努力的要走出自己的創意風格,這是一個很大膽,但也令人感動的事。 找到屬於自己風格的創意,其實要從正視自己的文化開始,對這個時代的華人而言,這是一個重要更是必須的自我探索。

人類學之父E.B.泰勒,是第一個在文化定義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他對文化所下的定義是經典性的:「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簡言之,一個俄國人及一個韓國人的不同,不是他們的外表,而是他們所代表的那個複合整體。

「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有延展性,也會互相融合,它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在時空演變之間,卻有了強弱之別。就上個世紀而言,發展最快的強勢文化要非美國莫屬了,她的文化經由娛樂、影視、飲食、運動、科技、時尚等等五花八門的產品,在幾十年的光景裡,被散播到幾乎地球上每一個角落。而日本則是另外一個強勢文化的後起之秀,他們用武士道的嚴格與禪意的美學包裝他們的文化,擴張他們在世界發展的影響範圍。

這兩個民族皆令人佩服,他們都曾是文化輸入國,可是卻能夠勇於面對本身的不足,努力學習模仿其他優越的文化,又懂得保持傳統價值與自我判斷。另一方面,他們更擅長於發揮他們的創意,扭轉環境的不利,精進學習的成果。尤其是日本,他向我們學習茶道、棋藝、書法、漆工、織染等等,無一不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證明他們將過去借用的中國文化,成功地融入自己的創意,並激發更燦爛的能量火花。

在30幾年與國際接觸的經驗裡,我深深的體認到惟有掌握自身的文化,才有可能以與眾不同的姿態走進世界。建立「法藍瓷」,最初的本意就是要重振中華瓷藝的輝煌,因為雖然我們身在台灣,但其實中華文化才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我們明明擁有的是「無限」,沒道理要在裡面劃出個「有限」。

我們於是認真的、虛心地在過去忽略的文化本體裡探求,舖陳出我們今天的創意路。9月初,法國國家級陶瓷博物館正式收藏了一套我們的「福海騰達」,這是第一次台灣的設計進入他們的館藏,而設計的理念正是來自中國龍袍的圖騰。今年12月,更是託了郎世寧的福,讓我有幸榮獲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接見,因為他也會好奇這300年前遠從米蘭到中國的傳教士,如何成為第一位融合中西的宮廷畫家,也想看看台灣來的法藍瓷如何讓郎先生的神來之筆得以在立體的陶瓷藝術上得到新生。 當然這都只是一個開始,但我因此更相信,「創意」如同一條急湍,唯有以堅實的文化為舟木,才有可能逆流而上,探進河道深處最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水光山色!
(作者是法藍瓷總裁暨創意總監)

【2007-10-24/經濟日報/A12版/觀點】

行銷新浪潮

〈行銷觀測站〉Wed2.0捲起行銷新浪潮
不同族群的人,在網路上做行星般的開放式交流,資訊主導權反轉,傳統媒體和廣告商,不得不嘗試結合各種網路媒體的力量轉型,培養跨媒體、跨產業的整合性人才,是當務之急。
王家英

Web2.0時代來臨,訊息傳遞、行銷溝通的模式出現劇變,也掀起強大的行銷變革浪潮。
過去扮演主要溝通平台與行銷媒介的媒體和廣告代理商,逐漸式微,網路廣告業者則因網路廣告量明顯增加,大幅擴充,傳統媒體和廣告商不得不嘗試結合各種網路媒體的力量轉型,但跨媒體、跨產業的整合性人才培養,仍為當務之急。

在日本,如何因應Web2.0的衝擊,成為廣告界的發燒話題。日本有5,000多家廣告公司,其中165家加入廣告公會,廣告承攬額占整體市場8.47兆日圓的七成,約6兆日圓,其中,電通廣告占一半。不過拜網路廣告興起之賜,有專業競爭力的中小型廣告公司逐漸崛起,電通集團近年也把網路業務研發單位,獨立為ADK網路廣告公司。

該公司營運長橫山隆治指出,1996年電通廣告首次統計網路廣告產值為16億日圓,2006年,已增為3,680億日圓,網路廣告由單純的賣橫幅廣告,逐漸擴大為多元化且互動性的行銷溝通平台。不少網路廣告公司因應市場擴大,紛紛擴編,最大的網路廣告代理商員工多達千人。

網路興起 訊息溝通新管道
電通總研社長和田仁指出,日本廣告支出約占GDP的1.66%,1950、1960年代,家電市場三大神器「電視、洗衣機、冷氣機」陸續上市,企業廣告支出逐年增加,並以報紙、電視廣告為主;1975年,電視廣告取代報紙廣告,成為最大宗;目前雖然電視廣告支出仍占三分之一,但網路廣告快速成長,威力不容忽視。

橫山隆治指出,過去產品很難直接觸及末端消費者,多半得透過廣告公司利用媒體溝通,但是,網路興起後,資訊來源廣泛而雜亂,企業有了新的溝通管道,莫不積極建立自己的網站進行溝通。
在Web1.0時代,企業網站多半是靜態的網頁,使用者透過電子郵件,被動接收有限的資訊;到了Web2.0時代,資訊情報來源多而廣、訊息時差日減,但資訊流通量大增,導致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反而更不容易達到傳遞溝通的效果。

不但如此,接收資訊的消費者,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媒體,對外發聲,一般人選購商品,除了傳統媒體訊息,更重視這些媒體上其他消費者的意見。
除了這種「消費者自主溝通」(簡稱CGM)媒體或社群網站,和田仁指出,部落格是Web2.0時代,另一大資訊及溝通平台。根據統計,全球有7,000萬名部落客,而且每年倍數成長。在日本,社群人口有700萬人,部落客有900萬人,一個有影響力的部落客,至少可以影響130人,其擴散效果不容忽視。

和田仁進一步說明,相較之下,部落格的影響力更甚於自主媒體或社群網站,後者是一群同質性高的人進行洞穴式的封閉溝通,前者則是不同族群的人,在網路上進行行星般的開放式交流。
這些變化,對產品的行銷溝通和市場遊戲規則產生很大影響,和田仁指出,「強者可能不再有優勢,看似微小的弱者反而有機會變成強者,網路書店的長尾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過去,資訊主導力、個人的競爭優勢及人際關係,是決勝的關鍵,在Web2.0時代,數位科技加速進展,網路頻寬變大,讓資訊取得及供應鏈成本大幅降低,原來沒有太多資源的人,不再處於弱勢,只要善用網路資源,即可跨越國界和族群,認識更多不同族群的人,進一步擴大資訊來源,行銷的空間也大增。

媒體差異 消費模式也轉型
他並引用暢銷書《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的論點指出,當微小的力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芝麻街兒童電視節目因引導中下階層收視族群積極向上而成為熱門節目、紐約地鐵由髒亂而清潔導致犯罪率下降,都是最好的例子。「平凡的事可能帶來劇變」,就是Web2.0的最佳詮釋。

電通廣告的「2006年消費者接觸媒體行為模式變化」調查顯示,消費者使用網路的時間,比其他媒體的接觸明顯增加,企業網路頻寬也提高,上網更便利,所以看電視的時間明顯減少。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從1997年到2005年,除了老年人以外,大部分人電視收視率平均減少一成。看電視的人,經常同時上網,專心看電視的人只有二成左右。報紙閱讀率更是大幅下降。雖然這些數字的起落,目前不算大,一旦達到臨界點,影響會更可觀。

但是橫山隆治指出,在各超市入口處發放的傳單廣告,卻沒有減少,這代表區域性的廣告行銷,仍有需求,也顯示,因報紙發行減少的夾報廣告,必須另找通路刊出,所以轉移到區域派送的廣告傳單上。

消費者接觸媒體的行為變化,連帶導致購買行為變化,由過去的AIDMA(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 、action)轉變為AISAS(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模式;橫山隆治解釋,過去消費看到產品廣告,引起注意,產生興趣、進而有購買欲望,記下品牌後,採取行動購買,此即所謂的AIDMA模式。

網路時代的採購流程,則依序變成注意、興趣、網路檢索、購買(店鋪、郵購、網路)、情報共有(在網路上分享消費採購的經驗和對商品、商家的評語),電通將之歸納為「AISAS 模式」,並登錄為專有商標。

面對這種變化,橫山隆治指出,當消費自主意識抬頭後,廣告公司和大眾媒體原有做法使不上力,必須去參與消費者發聲的媒體,從中發現切入點,做跨媒體的整合性策略思考,才可能規劃出有效的行銷活動。

要做到這點,橫山隆治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首先是培養橫跨傳統廣告、媒體以及網路行銷的整合性人才,企業組織架構也必須調整,由傳統的垂直分工形態,變成可以相互統合支援的活性組織。
橫山隆治在電通集團工作15年,原在電通關係企業旭通通信擔任營業及企劃,1996年加入電通的網路經營開發室,研究網路廣告市場,並在這個部門獨立為子公司ADK時擔任副社長,2006年升任營運長。

廣告行銷 傳統與網路兼具
他舉例說,傳統廣告公司的業務人員,可能不懂網路互動行銷機制,但是廣告主的企業網站可能已經很專業的運作,這種情況下,傳統廣告業務人員,很難爭取已經網路化行銷的企業的廣告。同樣的,網路廣告公司的人員,多半是年輕的網路世代,但不了解品牌力、創業力,這些都是傳統廣告人才的特質,Web2.0時代,廣告行銷人才必須二者兼備。

台灣最大媒體購買公司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章指出,網路廣告固然可以從點擊率評估廣告效果,但企業透過網路行銷品牌的廣告效果仍難有定論。

對此,橫山隆治指出,通常,網路廣告被點擊的次數愈多,銷售機會愈高。至於品牌行銷效果,因為品牌滲透率不易確認,所以,很難估算。生產大眾化商品的企業,如設有網站,除了透過網路行銷,也可以購買多種大眾媒體,同時出擊。但特定族群商品如汽車的GPS導航系統,則不適合大眾媒體,應針對顧客屬性,選擇合適的媒體與溝通方式。

和田仁指出,當顧客掌握行銷溝通主導權時,傳統媒體和廣告代理商就不能只扮演溝通的角色,應該透過活動行銷,引發消費者採取行動。也就是說,除了運用網路,分析目標族群的行為與需求,打通廣告、公關、活動與顧客關係管理等溝通的上中下游環節,行銷策略也要與營業、銷售目標整合,才能搭上Web2.0的浪潮,成功行銷。

【2007-10-24/經濟日報/A14版/企管副刊】

老師推薦的節目

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喔!星期五晚上10:00看公視這個跨文化學習的節目
<紐西蘭尋羊記>製作人丁曉菁 / 導演吳米森
~~台灣首部深入國外校園紀錄教育現況紀錄片~~
透過2位台灣實習老師造訪紐西蘭Takapuna Grammar School
她們和紐西蘭新鮮教師Phil 會帶你什麼巨大的驚奇與衝擊 ?

2007年即將上映的第十一部教改紀錄片【紐西蘭尋羊記】,紀錄了2位台灣實習老師和紐西蘭新鮮教師Phil的雙邊交流, 透過相互造訪對方國家的校園和課堂,體驗截然不同的校園文化、師生關係, 影片主角的個人觀察也引發一連串的對話和省思:「為什麼當老師?」、「怎樣才算好老師?」、「學校為什麼存在?」 而正在學校實習的台灣實習老師也好奇紐西蘭中學的老師有沒有統一教材?會不會體罰學生?學校又如何協助新鮮教師教學?朝會時,全校學生需不需要接受精神訓話?學生蹺課又怎麼辦?影片真實紀錄了這趟紐西蘭之行,台灣實習老師所面臨的價值震撼、情緒起伏,和返回台灣校園後的心情轉折....... 12/31前都可以在線上收看http://www.ch5.tv/VOD/content.php?media_id=16681&sublevel_id=603&lk_ch=T&theMode=0

2007年10月22日

中文菜名英文譯法—Prof. Chang 提供的文章

中餐英譯名初稿完成"童子雞"改成"春雞"
[转贴 2007-08-30 14:46:58 ] 发表者: oujiaying2004

《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游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征求市民建議。制訂過程中﹐北京市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牽頭有關機構﹐搜集了1萬份餐館菜單用于研究和分類。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游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征求市民建議。

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的把“童子雞”譯為“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從去年3月起﹐北京市外辦﹑北京市旅游局等相關單位便著手開展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規范工作﹐對北京餐飲業的中英文菜單進行核查。經過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專家及顧問審核後﹐形成了最新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

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
“中國菜名是我們文化中非常復雜的一個部分﹐我們必須以長短適中的英文向外國來賓傳達出基本意思。”主持討論稿制訂工作的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馮冬明說。名目繁多的中國菜名該怎麼翻譯﹖在討論稿中﹐針對2753種菜名﹐專家們進行了相對的整理。(首先是中國菜中以主料開頭的菜名歸為一類﹐比如“白靈菇扣鴨掌”就直接採用蘑菇和鴨腳﹐中間以連詞連接﹐而像“冰梅涼瓜”則把改菜中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楊梅汁直接翻譯﹐也用連詞連接。其次﹐一些中國菜名以烹制方法開頭﹐而這些烹制方法在國外並不存在﹐比如燉﹑燴﹑水煮等。這些菜名則主要採用烹制方法的相應動詞﹐再加上菜餚採用的主料來表示。比如“地瓜燒肉”便用“被爛熟的地瓜和肉丁”(StewedDiced Porkand Sweet Potatoes)來表示﹐“水煮魚“則翻譯為“熱辣油裡的魚片”(Fish Filets in Hot ChiliOil)。第三類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這一類的菜則以介紹菜餚形狀或口感以及主配料為原則﹐並進行合理想像。比如“脆皮雞”翻譯為“脆雞肉” (CrispyChicken)。最後一類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餚﹐這類直接以菜餚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的拼音加主料來表示。比如麻婆豆腐便直接以“麻婆”和“豆腐”的漢語拼音組合成英文菜名MapoTofu﹐“廣東點心”則採用廣東地名加英文單詞點心來表示。經過以上四類的歸納﹐2753道中國菜的翻譯便全部完成。“油條”“餛飩”“餃子”原樣照搬曾經鬧過笑話的菜名是如何翻譯的呢 “童子雞”已經正式跟“沒有性生活的雞”告別﹐而改成了“春雞”﹐“叫化雞”則被規定為“乞丐雞”。在討論稿裡﹐記者還找到了一些比較有創造性的譯法﹐“田園素小”規定為“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對于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達不了的﹐比如“餛飩”有些地方也叫“雲吞”﹐中文字面意思是“吞下雲彩”的意思﹐常見的“魚香肉絲”是該翻譯成“有魚香味的肉片”﹐還是“用蒜味佐料做的豬肉條”﹖還是乾脆就叫“川味肉片”呢﹖

據記者了解﹐在討論稿中﹐對這類菜名也有規定﹐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原則﹐全部使用漢語拼音﹐另外﹐具有中國特色的且被外國人接受的﹐但使用的是地方語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也保留其拼寫方式。這樣的菜名有“佛跳牆”﹑“鍋貼”﹑“窩頭”﹑“蒸餃”﹑“油條”﹑“湯圓”﹑“粽子”等。

新規定菜名將在全國飯店普及
為中國菜餚制定標准的英文名稱的任務非常艱鉅﹐但這十分必要。在菜單上﹐老外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家常菜被翻譯成稀奇古怪的名字。很多名字讓他們大倒胃口。

制訂過程中﹐北京市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牽頭有關機構﹐搜集了1萬份餐館菜單用于研究和分類。這個翻譯委員會由20名志願者組成﹐其中有英語教授﹑餐飲行業經理以及多數來自美國的“外國專家”。該學院翻譯委員會的初步目標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級以上餐廳最常見的1﹐000種菜餚的官方英文菜名。儘管這個任務似乎相當艱鉅﹐但馮教授表示﹐委員會將在11月份之前在網上公布初步整理的結果。餐飲店不會被強制要求按這套新的英文菜名制作菜單﹐但是﹐如果這些英文名被比較高級的酒店餐館採用﹐它們可能會流向全市小型﹑非星級甚至還沒有營業執照的餐館───這樣的餐館估計全北京有10﹐000-40﹐000家﹐隨後還會擴散至全國。”馮冬明說。為避免這樣的跨文化溝通僅僅停留在菜名的層面上﹐該學院還准備實施一個項目﹐培訓酒店服務生用標準英語向用餐的客人介紹菜品及點菜。討論稿公示後﹐有網友批評翻譯名字後面跟著的簡介太長了﹐應該要盡量簡短。另有網友說﹐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菜名叫法各具特色﹐翻譯得不倫不類﹐反而喪失了中國的文化特色。一些網友也表示﹐其實無須為迎合外國游客而翻譯菜名﹐如果要與國際接軌﹐不妨給菜品配圖﹐在圖片的旁邊用英文表明食品的原料。另有提議說﹐菜名直接寫漢語拼音﹐再配圖片和英文說明就一目了然。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節選)
1夫妻肺片 Pork Lungsin Chili Sauce
2紅燒獅子頭 Stewed Pork BallinBrown Sauce
3回鍋肉片 Sauted Sliced Pork with Pepper andChili
4醬豬手 Braised Pig Feetin BrownSauce
5京醬肉絲 Saut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Sauce
6木須肉 Sauted Sliced Pork﹐Eggs and BlackFungus
7糖醋排骨 Sweet and Sour SpareRibs
8四喜丸子 Four-Joy Meatballs (Meat Balls Braised withBrown Sauce)
9當紅炸子雞 Deep-FriedChicken
10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
11口水雞 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12叫化雞 BeggarsChicken(Baked Chicken)
13清蒸童子雞 Steamed SpringChicken
14酸菜魚 Boiled Fish with Pickled CabbageandChili
15擔擔面 Noodles﹐Sichuan Style
16上湯雲吞 WontonSoup

■相關鍊接
討論稿將公示到9月1日(c)據悉﹐由北京市外辦﹑北京市旅游局組織編寫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收錄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這些菜名翻譯是否準確﹐目前正在廣泛征集市民意見。市民可登錄首都之窗等網站查看全文﹐發表意見。

■晚報調查
中文菜英文名老外褒貶不一
本次討論稿中所翻譯的中文菜名質量到底如何﹐或許只有在中國生活的老外才說得清楚。昨天﹐記者拿著這份討論稿﹐找了三個在中國生活的老外﹐聆聽他們的意見。對于新菜名﹐老外褒貶不一。
1德國佩卡﹕“叫化雞”翻成“乞丐雞”看著不舒服
姓名﹕佩卡 國籍﹕德國 來中國時間﹕1年半 漢語水平﹕初級
雖然現在的英文菜名一般可以看出原料和做法﹐但我更喜歡直接看圖片﹐點看上去好吃的。當然也遇到過和想象不完全一樣的情況﹐但有什麼關系呢﹐反正都沒吃過。一些有趣的菜名也會吸引我的注意。但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比如我覺得“叫化雞”這個名稱很有意思﹐想嘗試一下﹐但我的朋友卻覺得在餐桌上看到“乞丐”這個詞﹐讓人不太舒服。當然﹐同事和服務員的推荐也很重要﹐只要不全是最貴的﹐就會試試。我正在學習中文﹐但只看英文翻譯時﹐就很難和中國人交流吃過什麼。一些不太難讀又比較常見的菜名﹐如果直接注上讀音﹐我就可以更方便地和中國朋友交流美食體驗了。比如麻婆豆腐﹐既有注音﹐又有做法﹐很有意思。

2澳大利亞愛利斯﹕水煮魚翻譯得好 姓名﹕愛利斯 國籍﹕澳大利亞 來中國時間﹕2年 漢語水平﹕初級
我覺得中國菜真是很神奇的東西。很多時候﹐你看到一樣食物﹐甚至把它吃下去﹐都不一定知道是什麼東西做的﹐但有時也因此遇到過麻煩。一次﹐我和朋友們點了一道菜﹐覺得很好吃﹐這時﹐中國朋友才告訴我們它是用動物內臟做的﹐我聽了覺得很噁心﹐另一個人反應更強烈﹐當場就跑到廁所裡吐了出來。經過這次教訓﹐我們一般都只敢點吃過﹐至少是聽過的菜了。中國面積很大﹐每個地方的菜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果能在菜名中體現主要的味道特色﹐就更好了。水煮魚的翻譯我覺得就很好﹐說明放入了辣椒油。我很愛吃辣的﹐但如果和不吃辣的朋友吃飯時﹐我就不會點這個菜的。

3日本松井﹕“童子雞”為什麼叫“春天的小雞”﹖姓名﹕松井 國籍﹕日本 來中國時間﹕4年 漢語水平﹕不錯
我的英語不太好﹐看英文翻譯時﹐有時會碰到不懂的單詞。就是日文菜單﹐也有看不明白的﹐總不能去餐館吃飯﹐還帶著電子詞典吧。像我種情況的外國人還是不少的﹐所以我覺得﹐翻譯用的詞不能太難。但“清蒸童子雞”漢語意思我明白﹐為什麼英文卻是“春天的小雞”呢﹖我的中文現在進步了不少﹐一般的菜名都沒問題了﹐但碰上像“瑤柱燴裙邊”這樣很好聽的菜名﹐卻很讓人糊涂。按英文翻譯﹐一個個詞查清楚後﹐就感覺完全沒有原來的味道了。但菜名中還是應該寫清楚使用的材料﹐像“田園素小”(素食主義者喜歡的)﹐大概能猜出是一些素菜﹐要是能寫清楚具體是什麼菜就更好了。特別是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東西﹐即使只放一點﹐最好也能寫出來。畢竟不管吃什麼東西﹐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作者﹕李寧源孫巧)

2007年10月12日

關於課程任何問題請在此發問

Dear all,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course or homework, please leave your questions in the blog (just click on the two words "意見" below). I'll try to reach the professor as soon as possible. Email is welcome, too.

Cindy
yimeitsai@gmail.com